所幸林建兵擅木工,将各单位送来的匾额依样画葫芦地刻了一份挂院门两侧的墙上,以吸引新游客入住。原件挨挨挤挤地挂满大堂一面墙。
徐秀媛得空就拿着鸡毛掸轻轻掸掉上头的灰,本不识字,可这些匾额上头的每个字她都知道念什么,掸完还能站着欣赏好久。
有时候不免感慨:人生真是出其不意。当初谁会想到,包个渔场会有如今这般富饶的好生活。
不过说到底还是侄女有本事。没有侄女当年的支持,又或者支持了自己俩口子没听取,说不定就没有承包渔场,没承包哪来的好生活?和她家一样曾是集体渔场双职工的人家,在渔场改制后因为舍不得那份承包费从而放弃了承包,如今不是在侄女的岛上打工,就是在乡办厂挣那微薄的计件工资。
所以说,自家的福运,很多来自侄女。
徐秀媛掸干净匾额,来到供奉财神的佛龛前,恭恭敬敬上了三炷香,又默念了几句“阿弥陀佛”,盼着丈夫和儿子出海早点回来。
“姑。”徐随珠小俩口相携进屋,见她姑站在佛龛前出神,上前挽住她胳膊问,“在想姑父呀?”
“谁想他了!”徐秀媛老脸一红,轻啐道,“我就是惦记我儿子。”
“是是是!”徐随珠笑吟吟的,没戳穿姑姑的死鸭子嘴硬,“算算时间,差不多该回来了。”
“可不是嘛,都一个月了,跑再远也该回来了。”
“建兵娘!建兵娘!”
徐秀媛话音刚落,屋外传来隔壁渔场那渔场主粗犷的嗓音:“你们家渔船回来了!几分钟前刚靠岸……”
徐秀媛咻地窜了出去:“回来了?好好好,我这就去……”
徐随珠和包子爹惊喜对望,旋即跟了上去。
林氏渔场的渔船出远海回来的消息,像长了翅膀,很快传遍了峡湾镇。
好多海鲜档、小饭馆的老板,亦或是想买新鲜海味的居民,开车的开车、骑车的骑车,拎着袋子、篮子直奔码头。
林国栋父子俩站在自家渔船的甲板上,笑得意气风发。
一箱箱新鲜的南洋海味从船上运下来,除了一部分留给本地居民选购,大部分要送去友谊饭店。
码头一时间人声鼎沸。
“好热闹啊!”
梁太太牵着孙子,领着儿媳妇一路走来,好奇不已:“今儿是有什么喜事吗?怎么这么热闹?”就差锣鼓喧天了。
当地人自来熟地回答道:“是林家的渔船回港了,大家抢着去买南洋海鲜。”
“南洋海鲜?”梁太太挑眉表示不解,南洋海鲜很好吃吗?
下一秒,她在人群里看到了阿昙的小儿媳,瞬间亮了眼睛:“随随!随随!”
徐随珠没想到今天日子这么好——既迎回了姑父的渔船,又接到了前来福聚岛度假的梁太太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