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华夏的平衡(2 / 2)

长歌当宋 我欲乘风归 1212 字 1个月前

王渊的话无疑是这个时代人对汉家王朝与草原民族之间矛盾的最好总结。</p>

归其原因便是游牧民族对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太差,而中原土地肥沃,出产良多,归根到底还是穷啊!</p>

说的兴起,王温语气急促道:“若非儿皇帝石敬瑭献出燕云十六州与辽人,辽人能有今天的威势?但也正事这般,才使得辽人停下脚步,以燕云为产量之地供应北方之所需…………”</p>

叶安微微吃惊的望向王渊,他说的理论完全正确,但这在后世经过专家学者研判许久才得出的结论,没想到他已经看透。</p>

王渊确实有学问,也担得起大儒的称号,叶安恭敬的向他一礼道:“既然如此,为何汉家依旧常常饥荒?历朝历代之灾祸不下数千次,每每刻骨铭心之痛,可否以绝后患?还请先生教我!”</p>

不光是叶安,便是边上的王温也直直的盯着王渊,希望从他那里得到答案。</p>

但王渊脸色涨红,许久才道:“粮食产量皆有定数,南方产稻米,一亩不过三百余斤,北方以麦,粟,糜为主,一亩不过四百余斤。</p>

此较前代已高出许多,然咱们大宋人也多啊!天灾之下,往往一州一府,甚至多州多府受灾。</p>

国朝鼎盛可用储备之粮赈济灾民,否则便是各地烽火…………今区区河南府一地受灾以出现灾民卖儿卖女之状…………”</p>

王渊已经说不下去,边上的王温也是跟着叹息,他们都知道这状况,也都明白灾难随时都会带走无数的生命,但他们却无能为力,究其原因便是在亩产之上。</p>

劳动力是有限的,亩产是有限的,很容易出现一个固定的数值,平常的时候能够维持均衡,可一旦天灾人祸的出现,着个平衡就会被打破。</p>

朝廷是有能力赈灾的,毕竟在风调雨顺的时候收缴了两税,但国家的运行所需要的成本也是极高。</p>

养兵,养官,修缮水利,开荒,开矿,修路等等这些那样不需要钱粮?</p>

宋朝的城市化水平很高,城中的百姓或许在城外有地,但不是各个都有地,粮食对于汉家王朝来说永远是不够多的。</p>

叶安坐在王渊的对面,心中早已明白他说的道理,其实汉家数千年文明就是一个饥肠辘辘,空空如也的胃!</p>

在这个胃得到满足的时候,王朝强盛的令人发指,盛世一个接着一个,可当遇到天灾人祸,这个胃开始变得空空荡荡的时候,衰败也是令人难以接受。</p>

叶安收留五百孩童的事情已经成为阳城县的一段佳话,所有人都在夸赞他的急公好义,也都在暗中说他败家。</p>

老君观数百年的基业怕是会被这五百个孩子吃光!</p>

但叶安并没有在意,他此次前来就是请王温以及王渊拖延时间,尽量让阳城县的百姓和灾民都能吃得上饭,他需要维持阳城县现在的局面。</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