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文臣现在对枢密使这个职位非常的看重,这在宋之前是“权侔于宰相”的位置,就是比宰相还要拥有更多的权利!</p>
五代十国,为适应连年战争的局面,枢密使把军政大权握于一己之手以便宜从事,枢密使的职掌范围扩大到了极限,其地位再让也飞速上升。</p>
但到了大宋,必定会迎来对兵权极度忌惮的赵宋天家无情的削弱,枢密使制又发生了变化,其任职者由五代时的武将逐渐转为以文官担任,如此一来职权范围自然便逐步缩小,皇帝成为真正兵权的拥有者和统治者,而枢密院则变成了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枢密使的权力名义上与宰相相当,但实际上却是要矮了不少。</p>
宋代的文人对武将严防死守,甚至到了变态的程度,形成了一种只要是武将,即便再有能力也不能入主枢密院的规矩,除了那位颠覆了大宋上下认知,且深受赵祯青睐的狄青,当然他最后也没有好下场,文人的报复可要比明晃晃的刀枪更加危险。</p>
但文臣调兵遣将,或是带兵打仗显然是不行的,于是便开始提倡策论,说白了就是“纸上谈兵”,叶安知道未来几年倒是能出几个会用兵的文臣,但水平嘛…………完全不足以与西北或是北方专业武将相媲美,疾呼是小战常胜,大战被吊打的水平。</p>
叶安走在宫中的甬道,穿过一个又一个宫门,他这么做为的是什么?为的是告诉朝堂上的文臣们,自己有能力,是文臣而非武将,所以没必要针对他或是抵触他的存在。</p>
相比武将,自己对他们完全没有威胁,虽所学不同,但却也是同源同种,大道归一。</p>
朝堂上的文武百官都知道自己的家学乃是格物之学,属于儒学的分支,但格物之学行不行?对儒学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又如何?</p>
这次锁厅试便是叶安向他们表示的最好证明,所以他为了做好这次表演而疯狂飙戏。</p>
叶安不光要让朝堂中的衮衮诸公知道自己是文臣,是和他们一类的人,甚至要让他们知道自己的才学也是属于文臣范围内的,而不是一个另类的存在。</p>
所以才会用苏老泉的策论给自己铺路,甚至于叶安自己都不相信这两篇策论中的内容。</p>
在他看来无论是《六国论》还是《权术》动是文臣对谋略和兵事的遐想,苏洵根本就没有经历过战争,所以写出来的东西也只是自己的揣度,六国破灭真的就是因为赂秦吗?</p>
恐怕任何一个拥有完善知识体系的后世人都不会这么认为,但这个说法在宋世便能大行其道,根本原因就是这一点活生生的发生在了大宋的身上!</p>
宋与辽之间的关系,难道不像赂秦的六国吗?这一点激起了大宋文人心中的痛,也让他们下意识的产生认同感。</p>
但在叶安看来,这片策论充其量便是一份完善的“自我批评”,但这样的批评恰恰会被某些人觉得是君子的表现,是洞悉真理的行为。</p>
比如正以一副认可与欣赏表情盯着自己的王曾以及吕夷简,当然王钦若更是露出后生可畏的表情来,只不过他们并不知道叶安在心中已经把“沙雕”的帽子扣在了他们每个人的头上。</p>
你们要文化认同,那我便给你们文化认同就是了,除此之外还有什么?</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