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的另外一种译法(1 / 2)

爱情的另外一种译法1

张立宪

“你们若恰好路经查令十字街吻,我亏欠她良多”

生活中发生了一桩小小的笑话。一位朋友在英国,按照我的介绍,某一天逛伦敦的书店一条街查令十字街,并到84号朝圣。奈何那里已经改为一家酒吧,只是在门边挂个铜牌,上书“查令十字街84号,马克斯与科恩书店的旧址,因为海莲汉芙的书而闻名天下”。收银小姐看着她笑问:“为那本书来的吧”她只好狠狠地点一瓶红酒,并为我买了期待已久的书查令十字街84号,然后寄往北京,还兴冲冲地先用数码相机将书拍了照ai过来,让我预热一下。结果,不幸的很,这本书在大英帝国的邮政系统兜了一个圈子,又回到了朋友的手上她将收件人与寄件人的位置弄颠倒了。

其实以我的英文修养,肯定啃不动原版书,但对于这本书,还是希望能保留一本,因为它被誉为“爱书人的圣经”。

这本书讲的就是一个纽约爱书人通过书信往来在伦敦一家古旧书店书名即是这家书店的地址淘书并建立深厚友谊的故事。来往的书信被她汇集成此书,成为读书人的掌上明珠。

得到这本书并非易事。好在,根据原著拍摄的同名电影已经有dvd出售,万幸的是,我买到了,并且看了。该片由美国哥伦比亚公司1900分钟,担纲主演的是演技派演员安妮班克劳夫特和安东尼霍普金斯,拍得真是无可挑剔。

之所以说是“万幸”,是因为影碟被碟商译成了一个耸人听闻的动作片名字迷阵血影。我敢担保,即使你看到这张影碟,最大的可能也是与其失之交臂。这个异想天开的译名惹恼了一个台湾人,他叫陈建铭,是诚品书店古书区的员工,在没与任何出版社联系出版且未跟国外购买版权的情况下,就先译出了全书。按照他的说法,这般牛劲发作,就是因为迷阵血影这个名字,而且影片的对白字幕也是惨不忍睹,“我翻译这本书,多少也想为它赎点儿罪罢”。

恕我饶舌,复述一遍这个再简单不过的故事。

穷困的女作家海莲受不了纽约昂贵庸俗的古旧书店,便按照星期六文学评论上的地址,给位于伦敦查令十字街84号的马克斯与科恩书店后来被海莲派去伦敦侦察的好友形容成一家“活脱从狄更斯书里头蹦出来的可爱铺子”写了一封信,求购一些绝版图书。这一天是1949年10月5日。

很快,回信和她要的书就来了,那些书令海莲的书架相形见绌。双方的信任和欣喜很快达成,除了海莲有一点点麻烦,她是个连付账和找零都搞不清楚的女人,更不用说将英镑换算成美元了。马克斯与科恩书店的经理弗兰克除了满足她购书的要求外,还得给她准备英镑和美元两种发票。

温暖的相知借助娓娓道来的书信,很快就俘获了远隔重洋的海莲和弗兰克。

五十年代初期的英国百废待兴,物资实行配给制。海莲就从美国给书店的店员们寄来火腿、鸡蛋和香肠,让他们吃到很久没有见过的“完整而大块”的肉。而弗兰克并不是不知感恩的人,他开始在英国各地奔波,出入豪宅,为存货不多的书店添置新品,踏破铁鞋,为她寻觅难得一见的珍本。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书信成为他们平静流淌的生活中无时不在的旁白。

海莲不是没想过去伦敦看看书店看看弗兰克。她终于有了自己的积蓄,而英女王的登基又使得赴英的费用打了折。眼看可以成行,但她的牙逼着她留在了纽约。她只好给弗兰克写信:“我陪着我的牙,而牙医却在度蜜月,他的结婚费用是我出的”

弗兰克只好为她和刚刚登基的伊丽莎白女王祝福。

书照买,信照写。

到了这一天,海莲的信三个月后才接到回音,她被告知:弗兰克于1962月22日病逝。

海莲马上赶到查令十字街84号。走进即将被拆迁的马克斯与科恩书店时,距离她第一次给这里写信,已经过去了二十年。

爱情的另外一种译法2

她笑着对空荡荡的书店说:“我来了,弗兰克,我终于来了。”

通过胶片来诉说图书的故事,总显得不太解气。不过,看平静的生活围绕着他们的讨书买书谈书一幕幕展开,仿佛将惟一彩色的道具放在黑白环境里,使原本素朴的书本也显得绚丽,一如荒漠甘泉。

事关读书的故事总是令人解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