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时时发生,地点各自不同
京城皇宫,乾清宫御书房;
朱由校今天没干木匠活,早早就回到御书房发起呆来,就好像有什么心事似的
魏忠贤几个狗腿子来表忠心问候,却无一例外地被他赶了出去,就在众狗腿子不明所以的时候,却见太傅孙承宗从远处走了过来
众狗腿子这才明白,原来小皇帝在等他的老师
“太傅啊大臣们都在劝朕早立太子,可朕有些拿不定主意,该不该立、还是该立谁您帮我参详参详如何”
把侍候的宫女太监都赶出去后,朱由校立刻从御书案后转出来,将孙承宗拉到座位上,才轻声问道,这番话虽说的有点绕口,意思却也很明确
其实朱由校本不是没主意的人,老朱家在这方面也是有优良传统的,不顺他的意,哥们就不上朝
魏忠贤联合朝臣上书朱由校立皇长子朱慈晖为太子,但裕皇后却是后上位的,这在朱由校心中,就如同一道过不去的坎,总觉皇长子非嫡子,不可以立为太子
原本这事也就这么僵住了,偏偏他的新宠刘氏又掺和进来,并也站在魏忠贤一边,这就让他为难了
神奇吧堂堂的大明皇帝,朝臣心腹劝说不了,一个徐娘半老的奶妈,却能左右他的意见
孙承宗对刘氏的事早有耳闻,只是这事根本没法劝,说多了,小朱同学就该急了
现在皇帝主动向他问询太子人选,而这,无疑又是个要命的选项,偏偏又不能不答
拧眉沉吟片刻才道:“魏公公他们,代表不了天下臣民的心吧”
古人最重嫡庶之分,张宝珠是正宫,又一直深受百官尊崇,所以她生的孩子,在文武百官心中,才是太子的最佳人选
要不是魏忠贤一党逼迫,估计推荐太子的进程,就是另外一番光景了
“唉太傅有所不知,大伴告诉朕,朕要再不做决定,就有大臣要来逼宫了,这帮混蛋”
叹口气后,朱由校又恨恨地说道
“陛下问过杨佑了吗”
“他一个小奴才,懂”
朱由校本想说杨佑懂个屁的,忽地发现老师眼神有点诡异,微微一愣后,瞬间明白过来
“呵呵太傅说的对,杨佑现在也算得上一方大吏,举荐太子这么大的事,怎能不问他对、对朕怎么就没想到呢朕这就下旨”
“陛下,老臣听说最近有不少人在弹劾杨佑,还有人想借杨佑收复沈阳两城之功捧杀他”
“哼都是一群无能的酒囊饭袋,就看不得杨佑好,有朕在,朕看谁敢把杨佑怎么样”
“陛下误会老臣的意思了,老臣其实是想说,杨佑功劳有,能力也非比寻常,但毕竟年轻,容易犯错,容易将把柄交到别人手里”
“太傅到底想说什么”
“老臣举荐一人,接替在辽阳养伤的袁崇焕”
“接替袁崇焕杨佑会答应吗”
袁崇焕不等到任,就差点被杨佑干掉,显然是杨佑不想别人插手辽东事务,如果再派个人去,激怒了杨佑,真把人干掉,到时候就算朱由校想保他,怕都保不住了
“陛下误解杨总管了,袁大人受伤,杨总管只是有嫌疑,并没有确凿证据是他所为,更何况袁大人是魏公公的人,所以出事也就不奇怪了,而老臣推荐的人,却跟魏公公没半点关系”
“也是,是该给那小子上个紧箍咒了,不然真有点无法无天了,对太傅说的人是谁”
思忖片刻,朱由校终于点头了
就见孙承宗微微一笑道:“大名知府,卢象升”
“啪”
一件上好的青花瓷碗,在魏忠贤的盛怒中粉身碎骨
自杨佑离京后,老魏同志已经大半年没发过这么大火了,一时间司礼监内外大小太监,全部噤若寒蝉,室内外几到落叶可闻的地步
“匹夫坏杂家好事,杂家绝饶不了你”
魏忠贤的怒火源于朱由校刚刚传达的圣旨
“议立储君,国之大事,不能只听在京官员的,中秋将至,招各地督抚进京面圣,顺便商议太子之事,辽东袁崇焕病重,杨佑代其回京”
啰里吧嗦一大堆,魏忠贤知道,只有最后这句话,才是朱由校的真正心意
曾经的言听计从、权倾朝野、一手遮天,却因为杨佑的突起,而渐渐变得模糊
魏忠贤恼怒的同时,更多是怕,始终游走在权力漩涡中的他深知,一旦失势,等待他的必将是灭顶之灾,不甘心呐
“九千岁,咱家以为,即便杨佑回京又如何京城不是辽东,是虎也得给咱家卧着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