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景辰、李精白”
小乞丐送来的信上,只有两个人的名字,再无其他内容
杨佑呆看这两个名字片刻,嘴角忽地露出一抹笑意,他已经从字迹上猜出送信的人是谁
“来人传咱家的手令,招詹事府少詹事杨景辰来南京任职”
杨景辰,内廷官员,詹事府少詹事、庶吉士、礼部侍郎
其在内廷任职一十三年,已经从个七品官熬到三品,历史上还是崇祯朝的内阁大学士,曾一度因直言敢谏被崇祯欣赏,可后来崇祯却因为他写过赞美魏忠贤的折子,将其赶出京城,最后于崇祯二年抑郁而亡
别管崇祯有多勤政,但不会用人却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詹事府官员有教导皇子的责任,所以跟某人有颇多接触,这也就有了这封举荐信
杨佑对这个本家不是很了解,但知道这个人,而且还知道杨景辰从小家境贫寒,在朝中不属于任何一党,这样的人,不正是他需要的吗
“李精白是谁”
看着第二个人名,杨佑却皱起了眉头
赶走魏忠贤还不到一年,杨佑之前又不怎么接触朝廷官员,所以对这个人陌生的很,但能被某位老兄举荐,这肯定是个人才
“九弟,去查一下,朝廷有没有个叫李精白的官员”
“总管,您真问着了,小人还真就知道这位李大人,因为他曾是小人家乡的父母官”
杨佑话未说完,一旁的范九弟就接口道
“哦那你跟我说说,这位李大人是什么情况”
一听范九弟这么说,杨佑也顿时来了精神
“小人祖籍夏津,李大人曾是夏津县令,李大人在任时,减免课税,乡亲们都很感激他,后来李大人还担任了山东巡抚,但去年不知何故,被原内阁顾大人罢官了,他家大公子也很有学问,都考上举人了”
被顾秉谦罢免了,那这人肯定错不了
想到这,点头道:“再给吏部下一道咱家的手谕,任李精白为南京巡抚,即刻上任对了,他儿子叫什么”
杨佑在乎的是李精白,只因范九弟一句他家大公子很有学问,才随口一问
“他家大公子叫李信好像还有个名字,叫李岩总管稍待,小人这就去传您的命令”
“呃”
听到李岩的名字,杨佑下意识地一愣,心说这个名字咋听着这么耳熟
李信、李岩我了个去,不会是李自成手下那个李岩吧
沉吟片刻,招手又叫过一个侍卫,吩咐道:“派人给陕西布政使洪承畴去信,让他给咱家找两个人,一个叫高迎祥,一个叫李自成,李自成现在应该在银川当驿卒”
杨佑执政后,边军的待遇已经提高不少,所以不可能再给两人造反的机会,不过像这样不稳定分子,还是放在身边看着最把握
侍卫答应一声转身离开文網
历史从杨佑这已经改变,若这两人还揭竿造反,那只能说天命所然
第二天一早,杨佑命人准备了各种祭祀用品,亲自来到魏国公府遗址祭拜
办这件事,虽有作秀之嫌,同时也算是告慰一下第一代魏国公徐达
历代传承中,很难改变的一件事,就是老子英雄,儿不一定是好汉,更别说都过十几代了
杨佑记得另一时空在网上看过,最后一代魏国公,好像是投降清军了
这种行为别说报国恩,就算在地下,也对不住徐家先祖
魏国公府被烧的很惨,残垣断壁虽依稀可见往日的繁华,但仿佛更像是一种讽刺,讽刺徐家后人的无知
事情已经过去快一个月,在没有徐家后人出面的情况下,官府只能将遗骸葬在一起,然后竖了一块墓碑,上书“已故徐氏族人之墓”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因为墓碑上面的字不是随便乱写的
杨佑命人摆放上祭品,听找来的和尚念了一会超度经文,就走到一旁,将火线提拔上来的南京府同知叫了过来
一府同知,算得上是二把手,但现在南京没有一把手,屁股还没坐热乎的总督,又被杨大总管赶走了,所以这位同知,现在算得上是南京城最大的文官了
同知名叫张佑知,天启元年进士,因得罪崔呈秀,被从京城翰林院踹到南京礼部
所以严格意义上说,杨佑是有恩于他的
“这么大块地方,这么闲置着太浪费,回头你组织人,在旁边建一座忠烈祠,供后人祭奠太祖一代,为我大明江山立下过汗马功劳的功勋们”
“好的总管,下官回头就安排,另外下官还有一事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