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一帮文艺青年是很自负的群体。
他们觉得自己与众不同,敏感,呻吟,矫情,明明身无分文还要不食人间烟火,明明缺乏理想还想过得波澜壮阔。
那帮拍文艺电影的,都有这方面与生俱来的天赋。
沈临不行,差的太远,他想活的精彩,所以他有计划,按照计划一步一步慢慢往上走,但这对于文艺青年来说是致命的,他们觉得人生就应该是吹出来的,你努力干嘛?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李泽厚或者章诒和,这些是真正的文艺爱好者,一比较,你就发现,大多数自诩为文艺青年的真正懂文艺吗?
所以,他们会谈论文艺片,为什么?因为没什么人看啊!
廖青松是绝对的文艺片爱好者,他不仅自己是剪辑师,担任过很多文艺片大导演的剪辑,还拍摄过电影,《期待你长大》、《海水正蓝》。
所以,在他看来像沈临这样的商业片导演,绝对是华语电影的毒瘤——尽管他也拍过《卡罗尔》。
本来这次的几位评委,沈临是其中最有地位的,但他并没有仗着身份说什么,一开始他就打定主意安静看电影。
好在这些人大部分对他都有偏见,除了每部电影放映结束,大家按照流程会让他说几句外,很少让他讲话。
沈临也不在意,反正他也没什么看法,在他看来这些作品除了《喜丧》勉强算是个完整的故事外,其他的用两个字就能概括——烂片,包括《中邪》。
但是这部《野长城》真的超过了他的底限,太烂了,完全找不到任何优点。
说以他就实话实说了:“抱歉,我对电影的容忍是有底线的,一部电影如果前十分钟还一直让我恶心,我肯定要走!”
廖青松也很直白:“呵呵,你说的很对,但你要明白这是一个导演的处女作…”
“然后呢?”
“难道我们不应该给这些青年导演一点鼓励吗?带着一点宽容的心态…”
“廖老师,如果一个导演的处女作就这么差劲,我可以很明确地断定这位在电影上不会有任何的成就!”
“…”
“可他很明显在在探索新的电影形式,用小空间大叙事的手法…”
“一个刚学会走路的人却想着跑步,这是值得鼓励的事情吗?我不觉得这有什么值得鼓励的,处女作最应该表现的是导演的叙事能力而不是什么结构、风格,说句不好听的话,我连风格都没有确立,他们有什么资格谈论风格?”
沈临说的很实际,一些新人导演的通病就是我一定要震惊世界,要让人们看到我的才华,所以,拼命的玩风格,拼命的往小众方向整。
那拍出来的电影能看吗?
欧罗巴那么多喜欢玩风格的导演,有谁成大师了?
被铭记的电影大师,有几个是各种亏钱的导演?
廖青松是长者,所以沈临才会克制自己,没有爆粗口,但他的观点却跟沈临完全背道而驰。
其他几个评委也都没说什么,毕竟墨镜王都没开口,索性,不欢而散。
……
“方健豪,我要收回每年赞助西宁电影节的所有资金…”
出了门,沈临很不忿的直接打电话给方健豪,说出了这几天在西宁电影节的观感:“…原本我以为这里会是中国的圣丹斯,来了之后,我才晓得这里哪里是什么圣丹斯,明明就是一帮鼓吹文艺电影自嗨的乌托邦!”
“…可是,沈总,如果这么贸贸然直接撤销赞助,对公司的影响很不好…”